●晚報記者 李 楊 實習(xí)生 趙亞晨
水是生命之源,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(guān)。以前,木桶是最常用的盛水容器。家住遂平縣的趙中強今年55歲。他的愛好與眾不同,喜愛收集木桶。從2006年至今,他收藏了幾十個木桶,成為我市有名的木桶收藏發(fā)燒友。
收藏是一種懷念
昨日上午,記者剛走進趙中強的家,就被房間里古色古香的情調(diào)吸引了。只見墻壁四周掛滿了油畫和詩詞作品,屋子用隔板分開,顯得錯落有致,整個房間典雅至極。
趙中強熱情地把記者帶到他的收藏室,一件一件地展示給記者看。
“這是民國時期的轆轤,這是清朝時期扁擔(dān)上挑的對桶,這是民國時期的尖底桶……”趙中強一邊小心翼翼地提起木桶,一邊詳細地介紹。“這些木桶雖然看起來很舊,但在當(dāng)時是十分重要的生產(chǎn)工具。”趙中強對記者說,他收藏木桶純屬偶然。
2006年,趙中強到平頂山市看望朋友,沿街閑逛時,突然看到有一個老人正在賣木桶。趙中強感到十分新奇,就與老人攀談起來。老人說:“這兩個都是舊時挑水的木桶,裝了水之后,你可能提不起來。”趙中強不信,就去試了一下,果然提不起來。老人告訴他,這兩個木桶都是用一片片木頭圍起來的,再加上三道鐵箍,一個木桶凈重幾公斤,被水泡過之后重量增加,再加上水的重量,一般人很難提得起來。
“隨后,我就把它買了下來。”趙中強說,每次看到這兩個木桶,他就會想起童年的生活。
收藏是一種快樂
趙中強告訴記者,生活之中處處蘊藏著智慧,別看木桶底座平穩(wěn)很好掌握,但用它從井里提水卻是個技術(shù)活。
“從井里提水,關(guān)鍵是一甩和一擺,靠的是手腕和手臂力氣的巧妙應(yīng)用。有的新手提水時,就鬧出了不少桶落井中的笑話。”趙中強說,往井里下桶時,先甩扁擔(dān)上的鉤子讓桶傾斜,等水往木桶注入時,再左右擺動,讓周圍的水均勻?qū)⒛就白M,就可以提上來了。
“在這些木桶收藏中,我最喜歡的就是轆轤。轆轤有三只腳,三點購成平面,轆轤頭是一塊圓硬木。”趙中強對記者說,轆轤是從杠桿演變來的汲水工具,它從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就開始使用。現(xiàn)在在我國北方缺水地區(qū)和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區(qū),人們?nèi)栽谑褂棉A轤。
那么,趙中強的這個轆轤是如何得來的呢?
想方設(shè)法為轆轤配對
2011年,趙中強在逛山西古玩市場時,看到一個小伙子在賣一個轆轤,當(dāng)即就買了下來。可是每次看到這一個轆轤,趙中強都會感覺“美中不足”。后來,他就想方設(shè)法地為轆轤“配對”。
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,趙中強終于在鄭州古玩市場買下了另一個轆轤。
“看到這只轆轤有了‘伴侶’,我十分高興。”趙中強說,剛開始妻子并不喜歡自己拿舊木桶回家,但現(xiàn)在她已經(jīng)習(xí)慣了,有時還向自己“請教”這些木桶的歷史。
“這些木桶都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,每次看到它們,我就覺得這些收藏是有意義的。”趙中強告訴記者。
“亂世黃金,盛世收藏,現(xiàn)在很多人都開始把收藏東西看作是一種投資,但是收藏界的新手往往會貪圖便宜,盲目買回一堆藏品。我希望剛踏入這一行的人,不要普遍撒網(wǎng),要把一種藏品類型做成一個系列,那樣的話,收藏才會更有意義。”趙中強提醒道。